頜骨流失和退化的原因

以下是可能需要骨頭移植手術的頜骨退化和流失的最常見原因:

拔牙

如果拔除成人牙齒而不更換,可能會發生頜骨退化。天然牙嵌入頜骨內,通過咀嚼、咬合等活動刺激頜骨。當牙齒缺失時,牙槽骨或將牙齒固定在口腔中的頜骨部分不再接受必要的刺激,並開始分解或吸收。身體不再使用或“需要”顎骨,因此它會退化並消失。

骨骼退化的速度以及發生的骨質流失量因人而異。然而,大部分損失發生在拔牙後的18個月內,並會持續一生。

牙周疾病

牙周病是牙齦的持續感染,會逐漸破壞天然牙齒的支撐。牙周病影響一種或多種牙周組織:牙槽骨、牙周韌帶、牙骨質或牙齦。雖然影響牙齒支撐結構的疾病很多,但大部分的牙周問題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炎症病變,並分為兩大類:牙齦炎和牙周炎。雖然牙齦炎是較不嚴重的疾病,可能永遠不會發展成牙周炎,但它總是先於牙周炎發生。

牙菌斑是牙齦炎在遺傳易感個體的主要原因。牙菌斑是一種粘性無色薄膜,主要由食物顆粒和各種類型的細菌組成,附著在牙齦線和牙齦線以下的牙齒上。牙菌斑不斷在您的牙齒上形成,即使在清潔後幾分鐘也是如此。牙菌斑中發現的細菌會產生刺激牙齦的有害物質或毒素。牙齦可能會發炎、發紅、腫脹並容易流血。如果這種刺激持續時間較長,牙齦就會與牙齒分離,從而形成牙槽窩(空隙)。如果忽視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線,牙菌斑也會硬化成一種粗糙、多孔的物質,稱為牙結石(或牙垢)。這可能發生在牙齦線上方和下方。

牙周炎是受到沾黏在牙齒表面的細菌以及對這些細菌的過度攻擊性免疫反應的影響。如果牙齦炎發展成牙周炎,支撐牙齒的牙齦組織和骨骼就會退化。這種骨頭(牙槽骨)的逐漸流失會導致牙齒鬆動和之後的牙齒脫落。

假牙/牙橋療程

未固定的假牙放置在牙齦線的上方,但它們不會對下面的牙槽骨提供任何直接刺激。隨著時間的推移,缺乏刺激會導致骨骼吸收和惡化。由於這種類型的假牙依靠骨頭將它們固定到位,因此人們經常會遇到假牙鬆動以及進食和說話問題。最終,骨質流失可能變得非常嚴重,以至於即使使用強力粘合劑也無法將假牙固定到位,並且可能需要一副新的假牙。適當的假牙護理、修復和改裝對於保持口腔健康至關重要。

一些假牙由錨固定支撐,這確實有助於充分刺激並因此保護骨骼。

對於牙橋兩側的牙齒都能為骨骼提供足夠的刺激,但橫跨缺牙間隙的牙橋部分不會受到直接刺激。該區域可能發生骨質流失。

通過完成骨頭移植手術,Michelle醫師或 Alex醫師現在能夠恢復骨頭功能和生長,從而阻止假牙護理不當的影響。

面部外傷

當一顆牙齒被敲掉或折斷到牙齦線下方沒有咬合面的程度時,骨刺激就會停止,從而導致頜骨流失。牙齒和頜骨外傷的一些常見形式包括:牙齒因受傷或事故而脫落、頜骨骨折或有外傷史的牙齒可能會在傷後數年後死亡並導致骨質流失。

需要進行骨頭移植手術來逆轉骨質退化的影響,恢復功能並促進受創區域的新骨生長。

錯位

錯位問題會在口腔中造成一些牙齒不再具有相對的牙齒結構的情況。無對立的牙齒可能會過度生長,導致下面的骨頭退化。

TMJ 顳下頜關節問題、正常磨損和缺乏治療等問題也會產生異常的物理力,從而干擾牙齒正常研磨和咀嚼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骨頭失去刺激的地方可能會發生骨頭退化。

骨髓炎

骨髓炎是頜骨和骨髓中的一種細菌感染。感染會導致炎症,從而導致骨頭的血液供應減少。骨髓炎的治療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並去除受影響的骨頭。然後可能需要骨頭移植手術來恢復在移除過程中失去的骨頭功能和生長。

腫瘤

良性面部腫瘤雖然通常沒有威脅性,但可能會變大並需要切除一部分下巴。惡性口腔腫瘤幾乎總是擴散到下頜,需要切除下頜的一部分。在這兩種情況下,通常都需要重新骨頭移植來幫助恢復頜骨功能。惡性腫瘤患者的移植可能更具挑戰性,因為癌性腫瘤的治療通常也需要去除周圍的軟組織。

發育畸形

一些被稱為天生缺陷的病症或綜合症的特徵是牙齒、面部骨骼、下巴或頭骨的部分缺失。Dr. Michelle or Dr. Alex 能夠進行骨頭移植手術,以恢復可能缺失的骨骼功能和生長。

鼻竇性缺陷

當從上頜移除臼齒時,來自上頜骨氣腔(上頜竇)的氣壓導致之前幫助牙齒定位的骨頭流失。結果,鼻竇變大,這種情況稱為鼻竇過度充氣。

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數年,並可能導致植入人工植體所需的骨量不足。Michelle醫師或 Alex醫師可以執行稱為“鼻竇增高術”的手術,該手術可以治療擴大的鼻竇。